“近年来,生态环境部会同各地各相关部门,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决策部署,狠抓责任落实,全面完成各项治理任务,超额实现‘十三五’提出的总体目标和量化指标,《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在该部近期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期间将指导东北、西北等地方,把重污染应急减排清单完善好。
“十三五”约束性指标均全面超额完成
“十三五”时期,生态环境部会同各地各相关部门,全面完成各项治理任务。对此,刘友宾详细介绍说:“一是加快重点行业深度治理;二是稳步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优化;三是深入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优化;四是持续开展秋冬季综合治理攻坚行动。”
与此同时,摸清了重污染天气成因,刘友宾表示,生态环境部组建了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经过3年的努力,在成因机理、影响评估、精准治理、预测预报等方面实现了一批关键技术突破,弄清了区域秋冬季大气重污染的成因,组织专家团队深入“2+26”城市和汾渭平原开展“一市一策”技术帮扶,圆满完成总理基金课题“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
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表示,“十三五”约束性指标均全面超额完成。2020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率为87%,同比上升5个百分点,比2015年上升5.8个百分点(目标为3.3个百分点);PM2.5未达标城市平均浓度同比下降7.5%,比2015年下降28.8%(目标为18%)。两项指标均超额完成“十三五”目标要求。
当然,刘炳江也指出,不可忽视的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污染相对较重,个别地区、时段重污染天气仍有发生。
“十四五”把人为造成的重污染天气尽可能消除掉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刘炳江表示,“十三五”期间取得一定成效,全国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占比从2015年的2.8%已经下降到2020年的1.2%,重点地区改善更明显,由5.0%下降到1.9%,北京从2015年的58天下降到现在一年只有几天,成绩比较明显。而且现在重度污染天气过程特征改变也比较明显,持续时间相对较短,浓度值峰值大幅降低,范围相对集中,并且基本消除了严重污染天气。
那么如何完成“十四五”提出的这个艰巨任务?对此,刘炳江解释说,分析了全国重污染天气的构成,长江以南已基本没有重污染天气,黄河到长江之间还有个别城市有,主要频发的地区聚中在京津冀、汾渭、东北和西北这四个地方。不同地区重污染的成因不尽相同,京津冀和汾渭平原主要是燃煤多、工业集聚、车辆保有量大,三大结构问题比较突出。东北地区重点是烧秸秆,现在是3月份,又到了烧秸秆的季节,容易出现重污染。同时,东北地区散煤治理工作还在路上。西北地区则是部分城市产业布局不合理和沙尘暴的影响。
刘炳江表示,结合上述分析,主要聚焦以下几方面工作:“科学制定‘十四五’各地的重污染天数下降指标,严格考核。”根据各地形成重污染的成因及下达不同目标,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重污染天气。对于沙尘暴、森林大火等因素将排除在外。
“同时,标本兼治,强化治本措施。”对此,刘炳江解释说,京津冀和周边地区重污染天气的治理卓有成效,大家可以看到很多治本措施实施后,确实是有成效的,主要是产业、能源、交通结构调整。东北地区要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西北地区要加强产业布局的调整,难点还是在京津冀和汾渭平原,“十三五”行之有效的措施将会继续安排下去。
此外,刘炳江强调,“还要科学开展重污染天气应急,积极治标。”重污染应急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打法,比较有成效。重点地区27.5万家涉气企业,均坚持行业绩效分级、分类施策,每个企业都明确了重污染应急时需要采取的差异化应急减排措施。刘炳江表示,预测到了将发生重污染天气以后,地方政府向社会发布预警,减排措施落实到位,污染持续的时间或者是峰值浓度都会有好转,某种程度上大家会认为污染没有想象的这么严重,这其实是应急减排应对有效的成果。
“十四五”期间也会指导东北、西北等地方,把重污染应急减排清单完善好,涉气企业全部纳入,着力指导地方做好重污染应对工作,也要把预测预报的水平提高上来,把人为造成的重污染天气尽可能地消除掉。
2021年:聚焦PM2.5和O3污染协同控制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刘炳江表示,“我们将会同各地各有关部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系统观念,更好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进全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一是系统谋划“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编制实施“十四五”空气质量全面改善行动计划,聚焦PM2.5和O3污染协同控制,着力推进大气多污染物协同减排,从源头防控、结构优化、末端治理等方面,加快补齐VOCs和NOx污染防治短板,推动实施一批大气污染减排工程项目,推动PM2.5和O3浓度同时下降,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
二是持续深化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坚持落实减污降碳总要求,结合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推动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稳步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扩大试点城市范围;稳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化解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布局,持续推动钢铁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继续实施重点行业VOCs和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优化调整运输结构,推动铁路专用线建设,以柴油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为重点,加大移动源环境监管力度,大力推广新能源车;深入推进面源污染治理,着力解决恶臭、油烟等污染扰民问题。
三是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和重污染天气应对。深化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指导其他跨省交界地区、城市群逐步建立区域协作机制;以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为导向,研究差异化重污染天气应急启动标准,指导各地开展应急预案修订,严格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机制,进一步提升PM2.5和O3污染预测预报能力水平。
四是强化大气污染防治督察执法。继续将大气污染防治作为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重要内容,紧盯中央高度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大气环境问题,视情开展专项督察。优化调整监督帮扶工作覆盖区域范围和任务,探索实施“重点专项帮扶+远程监督帮扶”结合的工作模式,指导相关地方根据不同时段的污染特征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监督执法。(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乐发环保”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keketie.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及时删除内容。